罗湖区银湖路齐明别墅星光老人之家和社区残疾人协会门口无轮椅坡道
盲道被公交站牌占用
盲道上竖着电线杆,残疾人专用洗手间成了杂物间,甚至连社区残疾人服务站都台阶高筑且没有坡道,让肢体残疾者望而却步……去年年底,深圳各区成立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几个月来,他们观察到的情况不容乐观。“几乎上下左右都寸步难行。”福田区督导员江影说。无障碍,离深圳还有多远?今天是第21个“全国助残日”,让我们重拾这个关乎尊严的话题。
A
使用者监察
无障碍建设效果
令人失望
“五一”假期刚过,福田街道福山社区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江影就找到记者,反映她“挂牌”第一周的“战果”。4月28日,江影终于拿到了正式的工作证——深圳市无障碍督导队员。
这支队伍成立于去年年底,由深圳市残联牵头,主要由全市各个区残联的专职委员(同时也是残疾人)组成。成立这支队伍半年前,深圳正式实施了《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当时,几乎所有的残疾人都为这项立法欢欣鼓舞。
可《条例》实施了一年多以后,所取得的效果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就拿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旁边要留出1.
据了解,让使用者监察是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本理念,而这也很好地体现在了《条例》中。“全市目前一共有140多个督导队员,我们希望能够将各个地方的情况汇总,提交给有关部门。”陈雷说,目前市残联已经陆续收到了几十份队员们交上来的调查报告。
B
无障碍现状
社区残疾人服务站台阶高筑
虽然近日传来消息称,100台无障碍出租车有望在大运前夕投入使用。但对于督导员们来说,打造无障碍环境,这还远远不够。根据队员们提交的调查报告及实地走访调查,记者发现目前深圳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是“缺”,二是“堵”。
缺:公交站台改造遥遥无期
几乎所有的公交站台目前都没有基本的无障碍设施,如轮椅坡道、盲道、盲文线路图等。而按照去年5月30日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方案,在大运会之前,由市交通运输委实现全市公交站台无障碍化。
然而,在大运会进入倒计时100天后,记者走访深圳各区,没有在任何公交站台上看到有启动改造的迹象。公交站台无障碍化究竟搞得怎么样了,连市交通运输委的公交处都说不上来。为视力残障人士服务的公交车站语音播报系统倒是已经在市交委的视线中了,然而“改造50到100条线路,就要花费几百万,目前这笔钱还没着落。”市交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条例》明确规定的还有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深圳市交警局曾在2010年11月30日对经营性停车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的通告,其中规定,未按照规定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需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的,每逾期1日将处100元罚款。然而,到5月9日,这份通告已经过了半年的有效期,记者了解到,此期间,市交警局尚未因此开出过一张罚单。而仅龙岗中心城片区的督导员走访了三个政府办公建筑,均没有在停车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
此外,队员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不少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都还没有无障碍设施。位于岗厦的市社保局门口是高高的台阶,没有轮椅坡道,也没有垂直升降梯。“很多参加人都要跟社保局的工伤处打交道,可这根本没办法去啊!”有队员告诉记者。
让队员们更无奈的是,他们自己办公的场所——基层的残疾人服务站都缺乏必要的无障碍设施。江影工作的福山社区服务站位于一栋陈旧楼房的三楼,不仅没有坡道,里面的过道也非常狭窄,根本容不下轮椅。罗湖区笋岗组的督导队员严芳也发现银湖路齐明别墅星光老人之家和社区残疾人协会门口是数十级的台阶,无轮椅坡道和扶手。
堵:广告牌就伫立在盲道上
与压根没有无障碍设施相比,无障碍设施不合格或被占用的情况更让残疾市民伤心。
按照设计规范,为保证轮椅安全行走,人行道路口和车行道之间需要留出缘石坡道,而坡道下出口不应高出地面2厘米。“但你去看,高出5厘米的到处都是!轮椅很容易翻。”深圳市残联的工作人员张庆伟忧心地说,“这简直比没有坡道更危险。”
督导队负责人陈雷则对深南大道沿线的过街设施表示担忧。“深南路基本上取消了所有的路面人行横道,大多改走地铁通道或地下通道,可问题是这些通道要么没有垂直电梯,要么坡道又窄又陡,别说走轮椅了,连拖行李都不方便。”
而在路面上,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人行道上的坡道口被路边停放的车辆堵上了,人行道上的盲道被车辆、电线杆、报亭等占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记者甚至在市民中心广场上发现,一个圆形的大运会形象广告牌居然就站在盲道上。
“说实话,一般的旅游景点我们真不敢去!”采访中有残疾市民告诉记者,由于无障碍洗手间缺乏及被占用的情形严重,“我们就算出去了,也不敢喝水啊。”此外,残联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地铁一号线设置了残疾人洗手间,然而由于过于狭窄,轮椅几乎用不了。“进去了就出不来啊,我们多次反映过,但现在还没改过来。”
C
有障碍观念
重金改造现有设施浪费?
根据2009年的统计,深圳共有户籍残疾人7.2万余人。对于许多人,甚至是政府部门来说,花重金改造现有设施,比如说加装智能公交报线路系统,似乎显得有些浪费。然而,在陈雷看来,这里面起码有两个观念上的认识错误:
首先,无障碍设施并不仅仅是残疾人使用的。年迈的老人、行动不便的伤病患者、怀孕的妇女、推婴儿车或者携大件行李箱的市民、以及低视力或听力不好的人等等,这些人群或者长期、或者短期内都需要无障碍的环境。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或长期、或者短期内都有需要无障碍环境的时候。
其次,即便是使用无障碍设施的是少数人,但这部分人群无论再少,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都不应该被漠视。路上有台阶上不去怎么办?有些残疾人选择爬上去,再把轮椅拖上来,然而,尊严就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
社会并不是全部由健全人构成,为特殊需要人士提供无障碍环境体现的是最起码的尊重,而从这种尊重出发,我们才能感受到作为人的意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肢残人协会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邮编:100034 E-mail:zgzxtg@163.com
电话/传真:010-66580074 网站联系电话:0898-65656769
投稿信箱:zgzxtg@163.com 主席信箱:zgzxtg@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微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40128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