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有了,学车还是个问题
太原市聋人协会副主席李世挥即是其中之一。按新规,有听力障碍但佩戴助听设备后,两耳分别距音叉
李世挥1岁半时因注射针剂致两耳失聪,后靠手语及书写与人交流。他从小喜欢开车,14岁时曾偷偷开父亲的车玩。李世挥家离单位大概有
据知情人介绍,因新规对申领驾照的听力障碍者的语言功能没有明确表述,依据残疾分类评定标准,过去被称为“聋哑人”的残疾人,被分为听力残疾和言语残疾。残疾人驾车涉及残联、运管、交警、卫生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对政策的解读也各有不同,执行起来有些不知所措。“能听见,没法说话,一旦驾车上路,遇到问题怎么跟交警沟通就是个难题。也就是说,需要交警去学习手语。更主要的是,很多人担心聋人开车上路不安全。”李世挥说。
“当时,政府部门指定我们驾校开设残疾人驾驶员培训,我们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当时,我们准备得也有些仓促,听力障碍人员标准到底如何执行也没想那么多,聋人在我们这儿报了名,后来都没过,我们只好给人家退了学费。”太原市景东驾校负责人雷云卿介绍。
去年10月,听说北京某驾校接收聋人学员,李世挥便去北京报了名。4200元学费,路费、住宿下来,他花费近6000元。而在太原景东驾校,残疾人学车只需交纳3300元学费。
肢残人驾车,需要改装车内设备。听力障碍者用的教练车和普通学员一样。不同的是多了一个手语翻译。在北京考试时,李世挥的驾考科目一、二都得了100分,科目三得了90分。路考时,考官在副驾上坐着,后面坐着手语翻译。
今年1月19日,李世挥顺利拿到了驾照。成为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实施以来,太原市第一个拿到驾照的聋人。与正常人所领的驾驶证不同的是,他的驾照在右下角附加了“听力”二字。
领取驾照10天后,李世挥便买了台小型比亚迪,在车身上粘贴了残疾人机动车专用标志。30多年的驾车梦终于实现。现在,他的车已跑了
佩戴助听器后能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小刘,因为工作忙,无法去北京学车,不得已,他以正常人学驾照的程序“蒙混过关”,在太原通过了体检。他高兴地说,只要时间允许,自己可以去太原任何一所驾校学车。“符合规定的肢残人可以学车,聋人不行。”记者咨询时,太原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业务大厅窗口一工作人员回答说。
据了解,太原市大约有8万听障人,至于有多少人有学车需求,没人能准确统计。也不是每个听障人都能如小刘那样幸运,继李世挥在北京成功拿到驾照后,看着在太原学车无望,陆续有十多个听障人踏上了去北京的学车之路。
太原市的听障人学车什么时候能开禁成为悬念。
驾照有了,停车不那么简单
对肢残人来说,拿驾照不易,上路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何况现实生活对残障人开车上路也还未做好准备。
对高位截瘫的小卢而言,他的代步工具就是轮椅和汽车。开车不到一个月,他每次开车前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停车,才能使自己的轮椅行走自如。没有合适的停车位,他只能开着车在街上徘徊。“在美国的商场、超市、餐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的停车场,离入口最近、最方便的几个停车位,必定是用白色的车位线和蓝色的轮椅图案标出的残疾人车位;美国残疾人开的车,有汽车管理部门发的特殊车牌,很好辨认,美国交警会到各个停车场巡视,如果发现不是残疾人车牌的车占用残疾人车位的,要罚款100美元以上。咱们这儿停车位紧张,车与车就一个缝,车门都不敢大开,更别说放个轮椅了,对我们而言,驾驶侧方向必须要有
目前,太原市的商场、超市、饭店、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停车场,鲜见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无障碍设施不健全,是肢残驾驶人出行需要克服的困难。
太原市2007年被确定为100个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之一。目前384.27万总人口中,残疾人占到了20.5万人,部分车站、医院、图书馆、广场和公园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残疾人出行。“有的地方虽然也设置了坡道,但这些斜坡不是太陡太长,就是宽度不够,我们根本无法自行推轮椅上下,就算有人帮忙也很吃力,很危险。”肢残人小马说。
去年12月,《太原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实施,《办法》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对外办公场所停车场、65个以上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商场、二级以上医院、三星级以上酒店停车场应当在方便残疾人通行的位置设置符合标准的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并设置显著标识,供残疾人驾驶或乘坐车辆使用。已建成但未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改造任务。
然而,直至现在,太原市的残疾人专用停车位难觅踪影。
理解有了,担忧也不在少数
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残障人驾车表示担忧。“驾驶是一项周身运动,残疾人驾车本来就有危险性,遇到突发事件时,残疾人能否快速反应,车出了故障怎么办?安全驾车不只是自己安全,同时也得照顾路上其他人的安全。”
网上曾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人支持残疾人申领驾照,反对者主要的理由就是担心残疾人一旦开车上路,安全要怎样保证。而即使是在赞同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担心这一问题。
的确,残疾人和肢体健全人的身体条件毕竟不同,残疾人驾车要比健全人困难得多。所以才会有人提出,现在肢体健全人驾车都不断发生交通事故,残疾人驾车岂不是更不安全?“因为自身原因,实际上残疾人驾车更小心翼翼,遵纪守法,所以也就更安全。”自称有6年驾龄开车走了大半个中国的聋人李斌对记者说。
省聋协主席王小毛也认为,听障人驾车安全绝对没问题。“很多交通事故大部分都是人为违规引起的,只要大家守法驾车就会平安无事。”
按照规定,残疾人驾驶机动车时,应当在车身前后距离地面
而大多数残障驾驶人表示不愿意在自己的车身上粘贴这个标志,“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特殊。希望能跟正常人一样。”芳芳说。而小卢则认为,贴不贴这个标志,都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国人的素质还没达到互相礼让的境界。”
“希望这个规定能灵活些,尊重残疾人的隐私和尊严。比如,规定应当携带专用标志以备需要时出示,或者在粘贴专用标志的同时给予方便措施,如专用或停车优先、道路通行优先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残障人驾车从梦想终于变成现实。全社会都有责任接纳这个新的驾驶群体,尊重、礼让和宽容,共同营造文明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本报特稿 转载必究
本报记者 何玉梅/文 张宝明/图
(编辑:李琳)
作者:何玉梅/文 张宝明/图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肢残人协会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邮编:100034 E-mail:zgzxtg@163.com
电话/传真:010-66580074 网站联系电话:0898-65656769
投稿信箱:zgzxtg@163.com 主席信箱:zgzxtg@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微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40128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