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肢残人协会网站!

生命因自强不息而辉煌

发布时间:2014/5/4 14:41:13    浏览次数:3272


 ---记述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东白岩村残疾人专职委员任志江的故事


任志江出生在北京郊区潮河岸边的一个小山村,背靠着密云水库。喝潮河水长大的他,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人。但是,多舛的命运却给任志江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障碍。

1979年,一向学习成绩优秀的任志江,因为身体疾病的加重,念了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在家了。那一年,任志江才14岁。面对现实任志江苦闷极了。难道这一生,他就要这么度过吗?家里很穷,拿不出前钱来为任志江治病。为了给任志江减轻痛苦,哥哥给他找来几本书,丰富了任志江的精神生活,从此,任志江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有很多字,任志江都不认识,但有字典帮忙,任志江读了很多的中外名著。那些岁月,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任志江独自畅游书海,与书中的主人公默默地交流。任志江从书中不仅汲取了知识的营养,也让任志江忘掉了疾病带来的种种苦恼,对人生和生活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健康的心,要能做到身残志不残,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以积极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这才是人生的真谛。任志江刻苦努力,在写作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绩。1984年,任志江写的第一篇文章《知识是致富之宝》,刊登在《北京日报》的郊区版上,自己写的文章终于见报了,任志江当时甭提有多高兴了。就是这篇500字的豆腐块激起了任志江更大的写作热情。为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从1986——1988年,任志江连续3年参加了某文学院的函授学习,并且获得了两届优秀学员的称号。在此期间,任志江在学院的内部刊物上及一些省市报刊上发表了十多篇作品。每一篇作品的发表,都标志着任志江学习的进步。

1988年,广播站招聘一名合同制编播员,任志江得到消息后拿着作品去报名,连站领导都对任志江大加赞赏。然而,在面试的时候因为任志江的腿有残疾,没有被录用。任志江擦干了眼泪,继续努力。第二年,任志江又去电台报考编辑,结果还是重蹈覆辙。台里的一位领导找任志江谈话,告诉任志江说很欣赏他的才能,但是台里规定是没有办法的,他很惋惜,并且还鼓励任志江:“不要悲观,生活中总有你的用武之地。”听完这话,任志江心里很不是滋味,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强忍着没有掉下来。任志江拖着残疾的腿,走出了县电台的大院,脚一跨出大门,任志江的眼泪如山洪一样暴发了。

回到家中,任志江一病不起。年迈的父母请来村卫生室的大夫为任志江打了3天的点滴,总算恢复了许多。当任志江从昏睡中清醒时,看到多病缠身的母亲,正守在任志江的身旁掉泪。看到此情此景,任志江抱着母亲,像孩子一样哭了。

几天后,经过治疗和心态的调整,精神上恢复了从前。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任志江不仅没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多了读书和写作的热情。从此,任志江被市县报刊以及电台选用的稿件也越来越多,还多次在中央以及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1990年,任志江写的一篇故事荣获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优秀广播作品奖。1993年,任志江写的两篇文章又荣获了《女友》杂志主办的征文三等奖。就在任志江准备大展宏图之际,任志江的病情也日趋恶化,先后奔波于京城各大医院治疗,但昂贵的医疗费用让任志江只能眼睁睁看着病情恶化而束手无策。

1992年,任志江的生活和经济方面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任志江咬着牙向村里提出承包了100多棵板栗树、20多棵核桃树和8亩旱地。村里干部看任志江这样艰难,一致同意免去了任志江前5年的承包费。由于任志江身体残疾,管理起果树和土地,就比正常人增加了许多困难。那些岁月里,任志江苦苦挣扎,全是自己施肥,自己去收获。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日出日落,任志江拖着残疾的腿一瘸一拐地在山林原野与家之间挪动。从那一年开始,任志江每年收入都在5000元左右,粮食也有2000多斤,与身体健全的人相比,虽然说这收获并不怎么丰厚,但这毕竟是任志江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呀!

任志江的父亲在解放前也落下了下肢残疾的身体,母亲也用肺心病等多种疑难杂症。这让任志江更加觉得他们是相依为命的亲人,自己不能因此而真正倒下去。1998年和1999年,苦难多病的父母相继去世,任志江成了在这个世界上更加孤独的人。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任志江依然没有忘记读书写作。从1998年到现在的14年里,任志江积极参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各种听评活动,先后有60多篇文章刊发在北京电台总编室编印的《听众反映专辑》上,其中还有一篇文章获得了三等奖。2002年2月,任志江被北京电台正式聘为监听员。北京电台的人生热线节目,在任志江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任志江无尽的力量,帮任志江进一步增强了决心和勇气。.

就在任志江事业取得进步之时,任志江在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变。2000年4月,经远在青海省参军的哥嫂牵线搭桥,任志江与一位青海的农家姑娘走到了一起。这也就完成了老母亲在弥留之际的愿望:孩子,一定要好好撑下去,想办法成个家。34岁的任志江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人生之路上有了另一半的相伴,任志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2002年到2013年,任志江连续11年参加了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共获得了三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和二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02年的4月22日,任志江第一次接到了中宣部寄来的大红的获奖证书,任志江的《享受读书》已经获得全国农民读书活动征文的一等奖。任志江获奖的消息传遍了全村的600多户人家,赞扬声接连不断。任志江高兴得整整两个夜晚不能入眠。这是对任志江多年来奋斗的肯定啊!

数年耕耘和拼搏,终于结下了累累硕果。在这20年里,任志江感觉自己的人生尽管充满了苦难,但是丰富和充实。任志江和常人一样拥有了许多东西。任志江用一颗自信的心去体验生活,去爱生活,用他的残疾之躯与生活作着不屈不挠的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任志江用一颗健康的心战胜了他的残疾的身体,用读书和写作支撑了任志江的人生。2006年至2009年,任志江荣幸地做了三年县级杂志编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这不仅解决了任志江的收入问题,同时也为任志江的写作提供了优美的环境,让任志江找到了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任志江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克服了身体带来的诸多不便,出色地完成了领导交与的各项任务。任志江深知,只有不断努力,克服身体的不利因素,勇于进取,不自卑,要自强,在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2011年,任志江又被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评为北京市农村高级实用人才,这又是对任志江坚持拼搏努力奋斗、不向命运低头的又一次肯定!

多荈的命运总是给任志江带来不幸的苦难,2013年春天,任志江又被医院检查出患有严重尿毒症。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任志江不知所措,妻子整整哭了一个上午。面对现实,任志江再一次坚强站立起来,只有接受医生的建议,做长期腹膜透析治疗。面对昂贵每月近6000元的医疗费用,任志江们只能默默地接受,不为别的,只为好好的活着,坚强的活着,面对只有念初一的12岁女儿,面对贤惠善良的妻子,任志江必须好好地活着,好好地活着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任志江那可爱的妻子和女儿,也是为了这家庭任志江不能倒下。好在有国家新农合医疗报销政策,给任志江报销了80%的费用,大大减轻了任志江的负担。村委会领导也很照顾任志江,让任志江专门负责村里残疾人工作,而且,村里每月还适当给任志江一定的工资报酬,帮助任志江渡过生活的难关,同时,积极联系县镇民政部门为任志江办理了低保,使得任志江更有信心生活下去!

在人生之路上,任志江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人,在很多时候,退一步也许掉进深渊,前进一步就会攀登一座高山,俯瞰人生的美景。



来源: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残联 李辉


协会章程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肢残人协会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邮编:100034 E-mail:zgzxtg@163.com

电话/传真:010-66580074 网站联系电话:0898-65656769

投稿信箱:zgzxtg@163.com 主席信箱:zgzxtg@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微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401288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52